当前位置:首页  >   乙醇联合机械损伤致兔宫腔黏连模型

乙醇联合机械损伤致兔宫腔黏连模型

背景
主要是利用刮匙或者刀片搔刮子宫内壁的方式。由于IUA形成的确切病理机制仍未知,国内外成功建立IUA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也很少,而通过化学性或电热损伤虽然也能建立模型,方法简单、可复制性强、可形成粘连,但与人类IUA形成的真正病因相差甚远。所以各学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与临床更加相符的模型,以便为临床方面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在此背景下,Khrouf等利用新西兰兔通过机械损伤法刮除内膜诱导IUA,建立术后粘连的动物模型。即诱导麻醉后使用刮匙对子宫内膜进行完全刮宫,分析刮除后的组织学损伤和再生过程随时间演变的病理变化;剩下的与可育的雄性交配,计算植入位点用于生育力的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粘连发生率、植入胎儿数、管腔表面/全角周长比和上皮厚度。虽然因为兔子的内膜再生能力强,未能观察到粘连形成,但显示内膜损伤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对自然生育能力的负面影响类似于粘连,同时认为该模型可用于研究IUA预防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
造模:6-8周龄雌性新西兰兔适应性饲养1周,麻醉,开腹暴露子宫,选兔右侧子宫于距卵巢0.5 cm处行纵切口,用直径4 mm刮勺自切口深入约3 cm,刮勺分两侧刮取中上段子宫内膜,每侧单向刮宫3次。手术侧子宫下端距切口约4 cm处,用血管夹暂时夹闭宫腔,注射器抽取95%乙醇注射直到宫腔充盈,切口处使用血管夹暂时夹闭,3分钟后松开切口处血管夹,抽吸出残留乙醇,生理盐水冲洗残留乙醇2次,取下手术测子宫下端血管夹,再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内壁。

阳性药物: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验证

1.子宫肉眼观察


2.体重变化


3.病理HE染色


与模型组相比,第7-14天内阳性药物在动物宫腔内形成物理占位,分隔尚未完全上皮化的粘膜表面,较好地预防新生粘连的发生。术后28天宫腔内膜组织未完全修复,宫腔组织再次粘连。


4.子宫内膜厚度测定



5.腺体数量测定


6.病理Masson染色


  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天,阳性药物组纤维化情况有所改善;术后14天和术后28天,各组纤维化情况无显著差异。


7.纤维化面积测定